导航
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 公卫新闻

聚焦教育转型,共谋公卫未来——“新时代公共卫生教育转型”高峰论坛圆满召开

发布时间:2025-09-30 01:39:00

(供稿:代春阳 审核:吴周民 高蔚 陈家言)

9月27日至28日,“新时代公共卫生教育转型”高峰论坛在南昌成功召开。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副院长陈加祥,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刘振华、院长李颖、副院长韩天澍,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吴周民、院长高蔚、党委副书记刘爱兰,副院长赖志强、周繁坤、吴磊、张大雷,党委委员陈家言等领导出席本次论坛。高蔚院长主持论坛开幕式。

陈加祥副院长首先对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他回顾了两校合作的历史渊源,强调此次论坛是落实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推动教育创新和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实践,并展望了依托“新医科”建设、优化学科布局和集聚人才来打造医学教育高地的未来愿景,为本次论坛开启了精彩序幕。

李颖院长代表联合主办方致辞。她深入剖析了当前公共卫生教育在健康大数据应用、实现多学科协同等方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与全国同行加强交流,优势互补,共同探索和引领新时代公共卫生教育的转型方向。

吴周民书记代表主办方向与会领导专家致以热烈欢迎,并对协办单位及支持者表示衷心感谢。他强调,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必须加快公卫教育转型,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他指出,人工智能正重塑公卫领域,应积极探索“AI+公卫”融合路径,构建智能教育新生态,推动人才培养向能力塑造转型。他高度肯定与哈医大的合作成果,期待论坛凝聚共识,共探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公卫教育转型之路,支撑健康中国建设。

大会报告环节,复旦大学克卿书院院长汪玲教授分享了在研究生培养体系构建、学科交叉及AI技术赋能教育创新方面的经验。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建明教授阐述了数智技术在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资源和推进医防融合等方面的作用,并介绍了本校“AI+教育”的具体实践。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任涛教授全面介绍了学院在人才队伍建设、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成果,并剖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战略。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潘安教授以肥胖防控为例,强调科技研究与多学科交叉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的核心作用。


专题会议环节,论坛分别围绕“公共卫生学科与人才梯队:革新驱动与范式转变”和“智能医学与健康大数据:技术融合与前沿探索”展开专题研讨。

“公共卫生学科与人才梯队”分会场由李颖院长主持。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建明,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马乐,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杨燕,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刘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黄霞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高蔚等多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围绕产教融合、医防协同、数智赋能等热点议题展开圆桌讨论。现场讨论热烈,观点碰撞频繁。另一分会场“智能医学与健康大数据”由吴磊副院长和韩天澍副院长主持,浙江大学医学院全球卫生中心主任涂华康教授、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潘海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汪一心教授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京教授等专家学者聚焦技术前沿,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智能健康管理等技术在公共卫生与医学教育中的融合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并分享了多项创新研究成果和典型实践案例。

28日的优秀论文报告环节,来自南昌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高校的学者先后分享了多篇优秀论文成果,内容涵盖教学方法创新、前沿技术应用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等多个前沿领域,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报告结束后,组委会举行颁奖仪式。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刘振华、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吴周民等领导为获奖代表颁奖。

本次论坛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主办,江西省营养与健康管理医学研究院协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11所高校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新时代公共卫生教育发展的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有效促进了院校间的经验交流与智慧碰撞,为推动我国公共卫生教育的转型与创新、加强跨校协作、构建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体系凝聚了广泛共识,奠定了坚实的合作基础。